“沉默”教育
 
2005-06-02 15:22:34
 
 
    沉默是金,沉默是银,沉默是无声的语言。班主任在工作中,适当地运用沉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一次自习课上,同桌的两个男生大声逗笑。我走进教室,他们立刻停了下来,低头抓起笔。我无声地走到他们的桌位旁,默默立了足有三分钟。他们脸红了,握手的笔拘束地动着,最后竟双手捂着额头爬在桌子上。我没再言语,走开了。放学后,这两个学生竟又主动找到我,承认了错误,保证今后不再犯。我没有说什么,却又使两个逗笑的学生主动承认了错误。这使我回想起很多类似的事情:课间几个学生在教室内大声喧哗,我走进教室站到讲台上,喧哗声没了;全体师生大会,两个学生在小声嘀咕,我走到他们跟前,嘀咕声没了;单元抽测,一个学生要抄袭,我走到他跟前,这个学生脸红了……
    
    事后,这类学生大都能自觉认识错误,并且以后大都不再犯。该省则省,无声胜过有声;当省不省,有声不如无声,这就是“沉默”教育。面对类似犯错误的学生,过多反复强调固然有助于记忆,但一种刺激如果反复持续作用于人,人就会在生理和心理方面产生适应,会渐渐麻木起来,如此也就不会有什么刺激了。并且,面对类似犯错误的学生,教师往往容易感情冲动,大声训斥、吓责。如此,被训斥者丢了情面,伤了自尊,会产生抵触情绪(心理),教师的话语会变得难以接受,而成功的教育,取决于教育者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和被教育者能否接受这种教育,这必然决定了教育的失败。
    
    细想,两个逗笑的学生,在被老师发现的一刹那,心情是何等紧张。他们低下头,握笔的手拘束地动着,准备着挨训。然而等来的却是老师出乎寻常的沉默,他们由紧张到惊异、愧疚,脸红了,双手捂着额头爬在了桌子上,心灵受到震撼,不觉要自我反省:老师多次强调认真学习,遵守自习课纪律,自己却又逗笑……使学生在自我反省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,最后主动向老师承认了错误。虽没有言语,教师的沉默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自省的机会;虽没有言语,教师的沉默却保护了学生那极强的自尊心。同时,这种沉默为教师赢得了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信誉,维护了教师的良好形象,维护了教师的尊严。
    
    由此,学生对班主任心存好感,自会自我自省,自会主动承认错误。这种“沉默”教育实质上就是对学生的一种内在心理感化教育,培养学生的自尊、自爱的品质教育。实质上,班主任对本班学生的教育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自尊、自爱、自强的品质的过程。在某些情况下,恰当的沉默能帮助班主任更好地完成这一过程。
    
    总之,班主任在工作中,应着眼激发学生的自尊、自爱的品质,诱导学生自我认识错误、自我教育,使教师的期望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要求。如此,教育才有后劲。“沉默”为师生创造了一个平静的氛围,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反省的机会,能使学生在自我反省中内化教师的要求,成为一种自觉要求。做为一名班主任教师,不仿在工作中恰当地运用一下这种“沉默”教育。在某些情况下,这种“沉默”教育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育方法。